近期,科技巨頭 Google、微軟和 Amazon 紛紛宣布投資核能產業,引發外界對於核電利用的熱烈討論。這些科技巨頭為何選擇「擁核」?他們究竟考慮了哪些因素?
隨著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產業的蓬勃發展,全球對於電力的需求也急劇增長。根據統計,全球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領域的電力消耗預計從 2022 年的 460 太瓦時增長至 2026 年的 1000 太瓦時。巨大的電力需求,讓科技巨頭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Google、微軟和 Amazon 將目光投向了核能產業,他們認為核能可以提供穩定、清潔的能源供應。Google 與 Kairos Power 合作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預計在 2030 年投入運作,並在 2035 年前建成 7 座 SMR。微軟則與星座能源簽署協議,重新營運休眠 5 年的三哩島核電廠。Amazon 也投資 Dominion Energy,探討在現有核電廠周邊興建 SMR。
Google 能源與氣候變遷資深總監 Michael Terrell 表示:「電網需要像核能這類,既清潔又可靠的能源,繼續支援 AI 技術向前發展;Google 認為,核能可以在全天候的時間條件下,以潔淨的方式滿足企業電力需求。」
然而,核能也面臨著許多爭議。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核電不僅極其昂貴、危險,同時也建設緩慢,即便核能經常被稱為清潔能源,因為其在發電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但現實卻是核能無法成為可再生能源的合理替代品。」
Google 反駁:「核能可以提供幾乎無碳的電力來源,同時也比太陽能與風能等再生能源來得更加可靠。」
全球資料中心供應商 Northern Data Group 營運長 Rosanne Kincaid-Smith 認為:「只要以正確的方式興建電廠與商業化,他確實同時「核能就是未來」。」
Rosanne Kincaid-Smith 表示:「由於人類過去經歷過的災難,導致人們普遍害怕核能,可是在未來,傳統電網已經不足以為 AI 發展提供永續動力,核電則是一個適當的解答。」
除了電力供應外,資料中心的運營還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例如,ChatGPT 每進行 10 到 50 次回應,就會消耗約 500 毫升水資源。核能作為一種相對節水的能源,也可以有效解決資料中心的水資源問題。
科技巨頭投資核能產業,主要受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的驅使,核能作為一種穩定、清潔的能源,被視為解決方案。然而,核能的安全性、成本以及再生能源的發展也需要考量。
【推薦閱讀】
☛ 簽帳金融卡交易手續費大改革!2026 年起澳洲全禁止
☛ AI 迎融資熱潮!第三季度創紀錄 39 億美元注入
☛ AI 代理即將席捲職場!微軟助企業解鎖自動化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