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 AI 奇蹟:機器人 + 生成式 AI,2 天送達 20 億件商品?

電商巨頭亞馬遜在今年前三個月,成功達成 Prime 服務 20 億件商品 2 天內送達的目標,這項非凡的成就背後,離不開大量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 (AI) 技術的功勞。亞馬遜運輸技術和服務主管 Steve Armato 表示,生成式 AI 是科技圈的下一個重大變革,而亞馬遜已經在實際營運中,透過非常實際的方式投入日常工作。

亞馬遜AI機器人

亞馬遜在倉儲物流中心廣泛運用 AI 技術,例如 Transformer 架構、生成式 AI 和視覺辨識,來訓練機器人提高工作效率。亞馬遜倉儲機器人數量從 2021 年的 35 萬台增加到 2023 年的 75 萬台以上,這也讓亞馬遜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企業之一。

除了傳統的倉儲機器人外,亞馬遜也正在開發更先進的機器人,例如雙足機器人 Digit 和機器人手臂 Robin。這些機器人可以協助搬運物品、分類貨物,甚至可以透過 AI 識別損壞商品,其效率至少是人類的 3 倍。

AI 的應用不僅僅限於倉儲作業,亞馬遜也運用 AI 來最佳化供應鏈和配送路線。透過機器學習模型,亞馬遜可以預測需求、減少包裹遞送的碳足跡,並改善 39 萬名送貨司機的配達路線。

為了提供更個人化的購物體驗,亞馬遜推出了 Amazon Personalize 工具,讓賣家可以透過 AI 客製化產品推薦和搭配圖像。亞馬遜也在 2023 年導入 AI 生成的產品評論摘要,並於今年 2 月推出 AI 對話式購物助手 Rufus。

Maxim Group 資深股票分析師 Tom Forte 表示,在不取代人類員工的情況下,引入更多具有生成式 AI 應用能力的機器人,對於亞馬遜來說的確是一種平衡之舉。然而,Forrester Research 零售產業分析師 Sucharita Kodali 則認為,亞馬遜在生成式 AI 方面的巨額投資,最終是否會轉化為利潤,至今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亞馬遜的 AI 投資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例如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以及 AI 技術對環境的影響。雖然亞馬遜聲稱機器人減輕了工人的負擔,並且創造出全新角色,但許多人仍然擔心 AI 會導致失業率上升。

總體而言,亞馬遜在機器人和 AI 技術方面的投入,已經顯著提升了 Prime 服務的效率和配送速度。但 AI 技術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問題,需要社會共同思考和解決。

資料來源:《CNBC》《Amazon》

【推薦閱讀】
OpenAI 巨額融資引發轉型之路:非營利與商業化的抉擇
AI能源危機!白宮聯手科技巨頭尋找可持續解決方案
微軟和 G42 聯手打造 AI 研發中心,攻克全球語言多樣性和 AI 責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